记者16日获悉,第2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6日至13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。与来自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的299名选手激烈角逐后,中国代表队的四名选手斩获金牌。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二(1)班乔明达和许昊然同学分别以557分和555分,排名第二和第三。
南外教学处主任陈波介绍说,该竞赛每年举办一次,每个参赛国选送4名学生参赛。它共有两次考试,每次5个小时,中间间隔一天给选手调整,在5个小时里,选手可以利用C++语言或者Pascal语言编写程序完成考题。早在去年暑假,还在上高一的乔明达和许昊然就签约清华大学,并入选2013国家集训队,又经历重重选拔,在今年4月双双入选国家队。
记者昨与两位同学对话。当问及欧美选手与中国选手的差别时,两人说,“欧美选手思维的开放性更强,比如考试间隙切磋纸牌游戏,发现他们常练的24点升级版太难了。而中国学生的编程基本功很扎实,解难题能力比较强。”乔明达说,南外信息学兴趣小组的一些电脑高手,玩游戏都并不在行,也不迷恋,他们都迷恋编程里的“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”。许昊然说,大家都认为玩游戏的孩子一定聪明,甚至以后学电脑也会不错,其实并非如此。记者了解到,许昊然五年级才开始学信息学,起步较晚,但他很会活学活用,能把信息学中的博弈观点运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。乔明达称,看到其他同学编程做出了一个时钟转动的动画,自己便从心底爱上了信息学。
来源:新华日报 作者:沈峥嵘